第六百一十章:人机交互技术_大国院士
笔趣阁 > 大国院士 > 第六百一十章:人机交互技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百一十章:人机交互技术

  另一边,将头盔的数据线连上计算机后,徐晓的熟练的操控着程序开始流试工作。

  徐川在一旁的看着,不一会,显示屏上,一个似乎是记录信息的专用软件的打开,如同心电图一般曲折波动的线条在软件上划过。线条并不止一根,有粗有细,颜色不同,跳动的幅度大也完全不同。

  看着上面跳动的线条,他好奇的开口道:“这些都是什么?”

  徐晓头也不回的答道:“脑电图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了周期频率、波幅、位相、节律、基线、调幅、背景等各种东西。”

  “我们将这些叫做ERp,也称之为事件相关电位。即当外在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分,在给予或撤销刺激时,或当某种心理因素出现时,在脑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解释起来很复杂,不过通过头皮上放置的电极可以记录到生物脑电波的电位变化,并以信号过滤和叠加的方式从EEG中分离出来。”

  “对于人类来,它的电位变化是与人类身体或者心理活动有时间相关的脑电活动,是一种无损伤性的脑认知成像技术。”

  “也可以通过这项技术对外界的设备进行控制。”

  处理好手上的调试工作后,徐晓抬起头,开口朝着隔室里面的郑海道:“郑大哥,看到你面前远处桌子上的那架无人机了吧?”

  隔室中,郑海点零头,徐晓继续道:“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着自己能控制那台无人机,让它开启电源、上升、前后左右飞行试试。”

  听着徐晓的话语,徐川感兴趣的将目光落到了隔室郑

  在郑海端坐着的前面大概三米左右的距离处,有一架银白色的无人机,正安安静静的停放在那里。

  而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无人机忽然自动开启了。

  外面虽然听不到声音,但隔室中的郑海很显然感受到了这份动静,蓦然的睁开了眼,有些不可思议的看向了不远处的无人机。

  随后,他照着徐晓的指挥,重新闭上了眼,开始操控无人机的飞行和运动。

  紧接着,隔室中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银白色的无人机摇摇晃晃的飞了起来,缓慢的升到了半空中,停滞了两秒后,开始前后左右上下的缓慢飞行了起来。

  见到这一幕,徐川脸上感兴趣的神色更浓厚了。

  他好奇的看向徐晓,开口问道:“这是怎么做到的?”

  徐晓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道:“具体的细节,要讲述起来就太多了,三三夜都讲不完。”

  “简单的来,就是通过设备上的那些电极监控来自大脑的电活动并将信号传递给电脑。然后电脑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后将之转化为另一种电子信号,通过ifi传递至飞行器的接收器,从而控制飞行器的飞行动作。”

  顿了顿,她接着道:“其实米国那边早在几年前就能做到通过脑电波控制无人机了。”

  “不过他们的方式和我这种完全不同,那边的技术是通过转化命令来执行的。比如在脑海中构造无人机启动、叶面转速、前进、后腿想法,然后脑波设备监测到这些信号后,再单独的剥离出来,进行命令。”

  “命令是单向的,只能通过大脑传递到无人机。”

  “而我这边则是进行了更深的人机配合,飞行器在运转的时候,可以通过摄像头、声音收集器等外部设备,将一部分无人机观测到的数据传递回电脑,再通过那台设备进行处理变成适配的脑电波,可以做到一部分的画面或声音传递回大脑郑”

  “就相当于无人机变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你可以操控它,它也能给你反馈。”

  听到这话,徐川摸着下巴思索了一下,感兴趣的开口道:“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项技术很有潜力啊?水木大学怎么会放弃的呢?”

  如果按照徐晓的,这项技术的潜力是个人都可以看到。

  通过神经信号和脑电波不仅能够操控外部的无人机和设备,设备还能做到反馈信号回来。

  这就相当于给人分身了啊。

  甚至可以,如果这项技术发展成熟的话,除了一开始的视觉、听觉等等医疗领域的发展外,还能在很多领域都拥有着出巨大的潜力。

  比如远程操控机器人进入深海代替人类进行探索,完全可以做到在海面上甚至是陆地上就能清晰的观测了解到那些人类没有了解过的深海。

  甚至在军事上,它的潜力都异常的巨大。

  就这水木大学会放弃这个项目,徐川怎么都想不通。

  一旁,徐晓叹了口气,摇摇头开口道:“完全放弃倒也不是,只是暂时不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了。”

  “因为相对比米国那边的方式来,这项技术还很不成熟,无论是神经信号的输出还是接收,都很不完善。”

  “外戴式的设备干扰也很严重,被操控的设备无论是从感受上还是画面上都还做不到完全将所有的信号传递回去。目前来,它仅仅能传递一点模糊的感觉”

  “更关键的是,我们对于大脑的理解还非常浅薄。”

  “虽然大家早已认识到大脑能够发出指令控制行为,但是并不了解指令的形成过程,导致我们无法有效地读取指令。”

  “例如使用鼠标和键盘,需要手臂和十个手指相互配合,以合理的时间、位置和力度去操作,最后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虽然打字很简单,但大脑里参与这一过程的神经元何止千万,并且遍布不同脑区,它们的信号非常复杂,采集到相关信号已实属不易,其信号犹如书,读懂更难。”

  “以目前我们的能力,我们最多只能在特定脑区,采集部分神经元的信号。而且它的误差会相当大。”

  顿了顿,徐晓接着道:“最关键的是,这项技术长久使用会对大脑形成严重的负担。目前来,使用者使用它超过十五分钟的时间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疼、晕动证等状况。”

  “而这个问题,别解决办法了,目前我们连原因都找不到。”

  “所有只能先暂时停下,先想办法进一步完善神经信号的传递和神经信号数据库这些东西。”

  “而耗钱的,不是这些。”

  pS:明可能会请个假,背上脊椎处长了个瘤子,差不多和心脏平行的位置,长了有一年多了,之前因为不疼不痒,也没长大就没管它。

  最近这段时间发现它变大了,然后摸上去按上去也开始疼了,明得去医院看看是个什么情况,然后给它噶了。

  e=))唉,希望没什么事情。

  处理完这个后再来补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ge9.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ge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